內容來自sina新聞

評論稱地方救樓市有如吃興奮劑泥鰍翻不起大浪



  打破限購不過是土地財政興奮劑

  昨日南都社論以呼和浩特市發"一日遊"放開限購通知後,再發表"更正聲明"為切入點,先擺出瞭呼市庫存積壓、成交量、住房消化周期的詳實數據,論證瞭呼市樓市報復性反彈幾無可能,然後從其他三、四線城市的供求狀況、投資價值論證瞭上述觀點,再從中央分類調控、央行[微博]的"窗口指導"、短期內難以取消民間信貸房屋三胎民間信貸限制等方面論證瞭社論觀點,文章有理有據,邏輯論證有力。

  呼市率先打破沉默,成為全國首個正式發文放開限購的城市,或許暴露呼市土地財政困境。當下地方財政主要靠土地是不爭的事實,一旦樓市低迷,首當其沖的是地方財政大幅度減收,政府公共投入捉襟見肘,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受影響,城市提質改造止步不前,地方主政者就會著急,而救市刺激樓市,喚醒土地財政,是最有效快捷的辦法。

  當下中央樓市調控政策總基調沒有變,樓市大政策和大環境沒有改變,房價下跌是總趨勢,不少地方房價出現"跳水"現象,拋售二手房的信息不時刺激著人們的敏感神經。有的開發商為瞭資金回籠,主動降價。同時,不動產登記條例出臺迫近,引發一些官員的焦慮,有的官員急拋房刺激價格下跌。

  與此同時,中央繼續執行差別化房地產貸款政策,這或許是一個較為長期穩定的政策。因為,中央正致力於引導資金、技術向實體經濟流動,為實體經濟創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上個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讓金融切實成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

  大環境不變,樓市缺"天時",買房人希望房價繼續下跌,樓市缺少"人和",即使二、三線城市打破限購,使地方樓市出現短暫回暖現象,但改變不瞭小環境,也維持不瞭多久,泥鰍翻不起大浪,一者開發商要考慮投資風險,二者投資炒房的人同樣要考慮市場風險,所以,當下即使樓市松綁也不會和不可能再像之前那麼火爆,更遑論報復性反彈。

  不論地方財政有多緊張,救市有如吃興奮劑,雖可出現短暫"回陽"現象,但長期來看,有害無益,因此,應回到理性發展軌道上來,註重培育和發展實體經濟,讓金融為實體經濟撐腰,努力發展"中國創造",而不是熱衷"中國炒作",才是長久之計。

【購房咨詢電話:400-606-6969】【6月看房團報名】【買房利器下載】





新聞來源http://sy.house.sina.com.cn/news/2014-06-29/08062796870.shtml

宜蘭縣代書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oundidhi5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